电话:010-64130960
 
 
 
 
 
 
 
 
校园公告
 
发展网络教育 促进教育公平
发布时间: 2008-01-03 10:00 光明日报

  我国是一个拥有十几亿人口的大国,劳动者的教育问题,直接关系到国计民生。党的十七大提出,我国到2020年基本实现工业化,这意味着未来十年,将有数亿农村人口走进城市。如何使所有的劳动者适应工业化的要求,直接关系到工业化的实现,也直接关系到工业化实现过程中的民生问题。因而“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从战略高度被纳入了我国的基本国策。

  信息技术的产生与应用,从手段上给教育带来了扭转乾坤的革命。网络教育的出现催化出新的教育方式,并赋予教育管理一个全新的内涵。因此,应大力发展网络教育,实现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把促进教育公平作为国家的基本教育政策。”

  建立在信息技术发展基础之上的网络教育,第一次使规模教育成为可能。互联网技术、多媒体技术以及数据库等信息技术的出现,为教育方式的变革提供了科学技术基础。

  在网络教育中,互联网、数据库这些体现信息化技术的劳动资料的运用,正在使教学过程的劳动分工和协作的性质发生变革。它打破了手工作坊式的教育方式。过去由一个老师能够完成的教学过程,正由一个团队的劳动协作来完成。教学策划、课件的设计、课件的制作、对学员的辅导、教与学之间的互动等一系列过去由一个老师带着一个或几个助教来完成的工作,被分工明确、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团队所取代。从一门课程传授的过程来看,传统教育模式中由两个人可以完成的工作,在网络教育模式中需要几十人上百人才能完成,相当于前者的数十倍;但从同一时间段中,教育服务的受众数量,后者却相当于前者的数百乃至数千倍。传统大学的学生往往以数万人计,而在网络教育中,一所网络大学的学员动辄以数十万计,教育劳动的生产率被大大提高了。不仅如此,更深层次的教育理念的更新也悄然而至。在网络教育中,不再以教师为中心,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有了完全的选择权。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决定听什么课,不听什么课,多听还是少听。不像在传统课堂上,只要进了课堂,你不听也得听。多媒体技术、论坛、呼叫中心等网络技术在网络教育中的应用,使学生与教师之间有了比传统课堂学习模式更多更及时的交流与互动。个性化的学习与规模化的教学在新的网络教育方式中实现了完美的结合。

  这里正在发生的是人类历史上一次由于劳动资料变革而引发的教育方式上的革命。以信息技术为教育手段的网络教育,是教育方式的一次质变,它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教育方式,使教育走出了狭小的课堂,以在传播与交互上突破时空限制的无限的覆盖方式,使任何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接受教育成为可能,从而使对多数人的教育成为可能,使针对多数人一生的教育成为可能。同时它以无限可复制性突破了师资的约束,使优质教学资源高度共享,成为了人类的共同财富,教育资源对每个人来说都是一种唾手可得的终身财富,从而使“终身教育”的理念成为可能。因而也为教育的公平,进而为社会的公平奠定了基础。

  互联网走进普通人的生活不过十几年的时间,而建立在互联网基础之上的中国网络教育还不到十年。尽管中国的工业化较发达国家的工业化晚了不少年,但在网络教育上却差不多与西方发达国家同时起步。目前,美国有三百万注册学员,英国开发大学有二百万注册学员。而中国却已拥有四百万注册学员,成为世界上网络教育学员最多的国家。

  发生在信息时代的这场教育界的革命无疑是由生产力发展助燃并推动的,而新的教育方式的产生又对教育组织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基于互联网的信息时代教育是一个复杂的规模超大的系统,其终端的个性和松散性,是由初端的组织性和严密性来保证的,两者构成一对悖反的组合:终端组织结构越松散,则要求初端组织结构越严密,其对组织的系统性要求大大高于传统校园教育。无须讳言,现有的教育组织管理框架无法应对这个庞大的系统,网络教育更需要现代管理思想的界入,需要现代信息工业组织的参与。因此,重新审视现代社会乃至现代企业的管理理念和方法,引入其组织模式,是教育界一个明智的选择。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早在1972年就提出“许多工业体系中新的管理程序都可以实际应用于教育。”上世纪八十年代西方出现的新教育管理理论,就涉及从制度文化到管理方法的一系列变革,并强调利用新的管理技术;起源于英国制造业的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标准也是在这个意义上被引入了教育界的。

  党的十七大把促进教育公平作为国家的基本教育政策,提出要“大力发展面向人人的职业教育,积极推进继续教育和终身学习,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好的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这一具有前瞻性的政策指向,为我国信息时代教育体系的创新与变革明确了方向。与早期工业化国家不同,我国在向工业化的进军过程中,信息化的进程也同时开始了。我国应该加大网络教育的政策扶持力度,大力加强网络教育资源的挖掘和建设,加大网络教育的资金和人员投入,加速我国“人人接受优质教育”的社会环境的建设,努力实现教育公平,把我国建成人力资源的强国,积极推进工业化的进程。

 

[打印] [关闭]
 
备案组织名单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北京教育考试院 北京市西城区自考办 中国地质大学 北京人事考试网
版权所有:阳光教育 Copyright©2005-2009  E-mail:gjwedu@sina.com
Tel:400-777-8150   Fax:010-64130960  京ICP备14055835号-1
地址:东直门:北京市东城区新中街19号三层 和平门:北京西城区前门西大街77号    网站维护
-->